2023年4月底,大多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已披露,从上游硅料、硅片,到中游电池片及配套,再到下游逆变器、组件等领域,各大厂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高涨,不断加码扩产,业绩也持续向优。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热门赛道,大部分光伏上市公司的2022年报都有亮眼表现,但细分来看,上游硅料、硅片领域无疑是行业的最大赢家,营收利润均翻倍增长,同时,随着2022年11月份开始的硅料价格下跌,中下游电池片、组件领域的利润也开始修复。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达3.93亿千瓦。
国内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光伏产业也掌握了国际话语权,收益持续提高。截至5月6日,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光伏设备业(中证行业分类)中的46家A股上市公司2022年总营收9371亿元,同比增长约82%,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67%以上。
其中,硅料龙头通威股份(SH600438,股价38.31元,市值1725亿元)当之无愧成为了“光伏之王”。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20%,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21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36%,截至年底资产负债率为49.57%,同比下降3.4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大全能源(SH688303,股价38.93元,市值832亿元)、协鑫科技(HK03800,股价1.86港元,市值504亿港元)、特变电工(SH600089,股价22.93元,市值892亿元)作为硅料领域的龙头企业,2022年净利润也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其中大全能源全年实现营收309.40亿元,同比增长185.64%,归母净利润191.21亿元,同比增长234.06%,增长迅猛。
协鑫科技营收为359.3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160.3亿元,同比增长215.3%。
特变电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8.87亿元,同比增长39.03%,归母净利润158.83亿元,同比增长118.93%。
大全能源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光伏市场需求保持旺盛,光伏产业其他环节扩产提速,高纯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2022年公司多晶硅销售价格从207.99元/公斤(不含税)上涨到266.01元/公斤(不含税),年度平均销售价格231.41元/公斤(不含税),同比增长61.62%。
供不应求的硅料市场、持续高涨的硅料价格也在2022年引发行业大幅扩张。
据通威股份年报,截至2022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已超过26万吨,预计2023年底产能将超38万吨,根据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分别达到80万吨~100万吨、130GW~150GW。
特变电工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达到20万吨/年。
在硅片领域也出现了上述情况,龙头企业隆基绿能(SH601012,股价33.16元,市值2514亿元)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行业上游原材料受制于扩产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产品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需求。
不过,隆基绿能依旧创下业绩新高,实现营业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60.03%,归母净利润148.12亿元,同比增长63.02%。综合毛利率15.3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95%。年报披露,公司实现单晶硅片产能133GW,出货量达到85.06GW,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
与隆基绿能并称龙头的TCL中环(SZ002129,股价40.45元,市值1308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70.10亿元,同比增长63.02%,实现归母净利润68.19亿元,同比增长69.21%。硅片销量106.47亿片(M6尺寸折算),以23.3%的效率测算,对应销量为68GW。晶体端,截至2022年底,单晶总产能提升至140GW,预计2023年末将提升至180GW。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入局者,双良节能(SH600481,股价14.22元,市值266亿元)等企业也在2022年营收利润双旺。
其中,双良节能实现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278%,硅片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3559%,营收占比达59%。
与双良节能一样,其他光伏设备厂商也在2022年这一轮上游扩张中赚得“盆满钵满”。年报披露,高测股份(SH688556,股价67.50元,市值154亿元)实现营收35.71亿元,同比增长127.92%,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增长356.66%。晶盛机电(SH300316,股价67.02元,市值877亿元)实现营收106.38亿元,同比增长78.45%,归母净利润29.24亿元,同比增长70.80%。
2022年,一路飙升的硅料价格给中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电池片、组件企业。隆基绿能、天合光能(SH688599,股价47.50元,市值1032亿元)、晶澳科技(SZ002459,股价38.03元,市值1255亿元)等,在年报中纷纷“诉苦”。
天合光能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实现归母净利润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合计组件出货量为43.09GW,推出新一代210R电池技术。公司在另一公告中称,受原材料结构性供给不平衡的影响,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位,价格压力贯穿上下游……机遇与挑战并存。
晶澳科技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29.89亿元,同比增长76.72%,实现归母净利润55.33亿元,同比增长171.40%,电池、组件出货量为39.75GW。公司表示,近年来,受意外事件频发、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光伏用多晶硅、胶膜、玻璃、银浆、焊带、铝边框、背板等原材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错配现象。
而在电池片端,龙头爱旭股份(SH600732,股价30.78元,市值401亿元)2022年实现营收350.75亿元,同比增长126.72%,营业成本302.60亿元,同比增长107.18%,归母净利润23.28亿元,综合毛利率为13.73%,全年电池销量34.42GW,同比增长82.65%。
爱旭股份表示,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波动上行,公司强化了供应链能力的建设,保证了公司优势产能的有效发挥。报告期内,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2022年平均电池产能利用率约96%,较2021年的75%大幅提升,在确保客户订单交付的同时,助力生产成本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头部公司在成本上扬的2022年,通过提高电池效率等手段来缓解毛利下滑的隐忧。晶澳科技魄秀(Percium)系列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3.9%,最新的N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5.3%。
隆基绿能则自2021年以来已14次刷新世界纪录,2022年11月,公司公布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6.81%,刷新单结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另一种途径就是打通光伏全产业链,2022年8月,有消息称通威股份旗下公司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采,这一事件引发了资本市场极大关注,被视为通威股份将切入组件赛道。9月和12月,通威股份正式宣布在江苏盐城和南通分别建设年产25GW光伏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累计投资80亿元。
通威股份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公司自2013年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
除了头部企业不断扩产,以期加大国内外的组件市场占有率,不少新势力也纷纷投资,试图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隆基绿能在年报中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双碳”目标认识理解的不断加深,政府、企业和资本对光伏行业的投资积极性持续增强。原有光伏行业内企业和跨界新进入的公司均提出了规模较大的扩产计划,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短期内,即便在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消化这些产能也需要一定时间,容易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局面,落后产能将存在退出的风险。
在逆变器领域,阳光电源(SZ300274,股价107.51元,市值1597亿元)作为龙头企业,2022年实现营收402.57亿元,同比增长66.79%;实现归母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长127.04%。其中,“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收入157.17亿元,同比增长73.66%,该类产品毛利率33.22%。光伏逆变器出货量77GW,同比增长63.83%。
另外,锦浪科技(SZ300763,股价111.80元,市值443.5亿元)、固德威(SH688390,股价275.42元,市值339.3亿元)、禾迈股份(SH688032,股价533.90元,市值299亿元)、上能电气(SZ300827,股价54.11元,市值128.57亿元)作为头部企业,营收利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中,固德威2022年实现营收47.1亿元,同比增长75.88%;实现归母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132.27%,增长较快。公司表示,上半年受制于物料短缺等影响,销量不及预期,下半年公司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分布式储能也在欧洲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