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上演的轰轰烈烈,有人希望它早点结束,有人希望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超40家车企经过一个月的混战,就目前来看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未必起到了推助作用,但却让消费者过了一把“翻牌瘾”。那么截止目前,哪些车企成为了赢家呢?我们可以从四个分类来谈。
持续热销型车企
这一类车企在中国市场不论是其自身的产品力还是经由时间的沉淀而建立起来的品牌公信力,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比如德系BBA和大众集团。
【资料图】
从市场角度上讲,这些车企本身在中国的销量便持续稳中有涨,例如宝马去年在中国的营收还增长了65.3%,奔驰也有9%的增长。消费者愿意买单就说明已基本接受其主打车型的价格定位。
这个时候某些车企点燃了降价导火索,将自家同级别的车型降价5~6万出售。都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型,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都打了6、7折了,还要啥品牌,毕竟5、6万块钱已经是大部分人半年的收入了。
没办法,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也只能咬牙跟进降价,这属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不,为了止血,BBA已经官宣第二季度即将减产,大概率是要涨价了。
因此,总体而言以BBA为首的热销型车企是现阶段价格战的输家。
山河日下型车企
这类型的车企的特点是曾经辉煌过,但市场份额在逐渐递减,还有一丝余力研发新款,但缺少一个机遇。例如目前的长城汽车。
目前的降价浪潮对于这类车企而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机遇。对于这类车企而言,其在售车型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力被削弱,时不时地也有新产品面市,但又不足以吸引市场关注度。那何不趁现在将在售车型降价处理,回笼资金后,直接调整赛道主攻新能源市场?如一直主攻燃油SUV市场的哈弗也带来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
别的不说,但靠其品牌过去积累起的忠实客户群,再集中注意力研发几款“王炸”车型,东山再起并非不可能。
如果策略得当,这类车企也会成为一大赢家。
濒临灭亡型车企
这类车企与上一类车企基本同属一类,大部分走到这一步的车企已经活通透了,躺平了。以东风雪铁龙为例,该车企虽然不是此次价格战的发起者,却彻底点燃了降价导火索,5万、9万的降价也让雪铁龙C3-XR和C6两款车“回光返照”。
对于这类车企而言,清库存成为了他们加入战局的唯一目的,多卖一辆是一辆。在大幅的优惠之下确实也有不少消费者抵挡不住诱惑,比如此次一个月时间C6便卖出约4000台,C3-XR更是卖出6000多台,而2022年二者的全年销量分别为2925辆、1670辆。典型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
如此操作看似收获了利益,但也彻底切断了品牌后路。敢问,之后这些车型优惠幅度回收后还有人买单吗?除非你直接打算停产该车型。
因此,如雪铁龙这类放手一搏的车企或输的最彻底。
新势力型车企
自主品牌车企中最不缺的就是新势力车企,这类车企也几乎都集中在新能源领域。由于此次降价的本质是为提前获得新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因此,这类车企在本轮降价潮中没有过于被动。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新势力缺的不是钱而是关注度,那不妨给出点让利以换取一波关注度也能值回票价。
而且很多新势力车企品牌还未定型,品牌定位可塑性强。比如刚推出的首款车定位中高端,也可趁此次降价的机会试探下消费者的接受度底线,如接受度不高,后期再调整策略进军中低端市场。在车企的战略布局上相对要灵活多变。
从这个层面上讲,新势力车企也是这轮降价潮阶段性的赢家。
写在最后
当然,这轮降价潮来势汹汹,大部分车企都不能避免,输赢也仅仅是阶段性的,最终能否逆转局势更大程度上看的是车企的布局策略。因此以上仅代表个人见解,各位看官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畅所欲言。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