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员工的企业是钱到位了,留不住员工的企业是钱没到位,这话对吗?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到单位打工钱当然是最重要的,钱不到位肯定是留不住员工的,哪一个企业都是如此,但有的企业,即使钱到位了仍然留不住员工,或是留不住优秀的员工。
现在大家都很向往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报考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呢?大家看重的并不是公务员的待遇有多高,能挣多少钱,主要还是看重公务员这个职业的发展平台,完善的工资福利晋升机制,相对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地位。部分人为了考公务员会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去报考县城的公务员,乡镇的公务员。
(相关资料图)
再来观察民营企业,其实目前很多大型的民营企业管理也是非常正规的,公司的薪酬待遇也是比较高的,很多大公司的白领薪酬待遇其实要远远高于公务员,高于事业单位,甚至高于国有企业。但现在很多大公司的高级白领仍然会频繁跳槽,他们跳槽已经不完全是为了钱,而是老板人的为人、处事方式、人格魅力,公司文化导致的。
我当初之所以要从机关辞职下海,除了希望到大城市打拼,看看大城市生活的另一面以外,主要还是希望挑战自己,希望能多学一点东西,多增加的一点收入来养家糊口,我并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就是不希望碌碌无为,浪费自己的青春。
我下海以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房地产公司,在1993年那个时候,月工资达到了800元,加上年终奖,月平均超过了1000元,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我在机关工作时的10倍。到了公司以后,由于公司只有30多个人,办公室也就是3个人,我做办公室主任。
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和机关的办公室主任相比,其实就是一个打杂的,门锁坏了自己亲手修,开会亲自要为大家倒茶,开始时感觉落差很大。但这个小公司是打着国有企业的牌子,属于省级机关某部门办的企业,工作氛围还比较好,很多人都是从机关过来的,我也觉得自己很适应这份工作。但是后来发生董事长圈钱逃跑到国外,我们一帮人也就失去了工作。
后来我又到了另一家也是国资背景的公司,虽然也是打着国有企业的牌子,其实只有董事长和几个董事长是国家公职人员,从总经理到职员都是招聘的,我到了公司担任研究室主任,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公司的文化,经营理念,为公司造势圈钱。
这种经营方式当时我也感觉很新奇,政府部门也认为老板理念很独特,银行认为公司经营方式新颖,各家银行纷纷贷款,公司的项目其实都是亏损的,但公司仍然把这些亏损的项目包装得非常好看,目的还是为了让银行多贷款,政府多给予支持,在1994年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达到了1500元,也算是比较高的。
后来公司把这种经营方式和理念带到了上海,并将总部迁到上海,大多数员工也去了上海,我由于家庭因素不愿意去上海,只好离开了公司。但这样的公司由于实体经营不行,最终只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坐牢而结束,几个有公职身份的董事全部进去了,害了不少人。
弹指一挥间到了2000年,我来到了重庆一家大型的摩托车制造企业担任总裁助理,当时年薪达到了10万,加上年终奖,年收入达到了15万。这家公司的特点是公司规模大,高峰时达到了1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00多亿,年利润达到了10亿左右,老板的确是财大气粗。
当时要进这个公司当工人都是比较难的,很多人都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是当地公务员的好几倍,集团名声大,职工的社会地位高,后来我作为公司党委的副书记,经常代表集团到市政府开会,座位都是排在最前面一排,能代表公司经常在大会上发言,感觉也很自豪。
这个公司给我的钱是到位了的,位子也是到位了的。我代表公司到了外面感觉很风光,但是到了公司就是老板的大秘书,大事小事都要操劳。老板文化低,初中没有毕业,坐过牢,脾气差,动不动就要骂人,甚至还要打人,公司文化的精髓是压力式管理。在这种压力管理模式的打压下,自己虽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自己感觉没有什么尊严,差点患了压抑症,找到了新工作,只要钱差不多我还是选择离开。
在这个集团工作期间,我在集团工作了五年多,在中高管中,我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了,空降来了很多个副总裁,其中有的还是政府厅级岗位离职而来的,没有来时大家觉得公司形象好,实力强,待遇高,大家想来这里拿高薪。
但进了门就不一样了,不管你以前地位再高,但都是老板的打工仔,都是老板雇员,老板高兴可以给你很多钱,老板不高兴可以将你骂的体无完肤,一钱不值,很多人呆不上半年就跑路了。在这里工作没有尊严,没有方向,没有归宿感,没有属于自己的未来,钱再多也是无法留下的。
综上所述,从我的经历和很多到过这类公司的打工仔来说,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认为只要能挣钱,钱到了位,就能留下来;但是当你得到了所谓的钱,很多人由于不适应公司的文化,不适应公司管理机制,离开的不是少数。钱到位不一定就能留住人,但是钱不到位更无法留人。